以标准化财务信息构筑银行财务监管基石
——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
通用分类标准工作总结报告
银行业金融机构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课题组
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银行业会计监管水平,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以下简称通用分类标准),2012年4月,财政部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实施通知,组织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通用分类标准。这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所管理的资产占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超过70%,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施银行包括了我国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前3季度16家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的一半以上,实施意义重大。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工作,所有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照实施通知的要求在8月31日前向财政部报送了基于通用分类标准编制的2011年度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格式财务报告,财政部组织专家团队,成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实施银行报送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进行了全面校验,校验结果表明整体实施质量较高,达到了实施通知中的要求。通过实施工作,实施银行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实施人才,为后续实施建立了人才储备。同时,部分实施银行还对XBRL技术在全行指标管理体系和银行内部管理报表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在实施工作中,财政部和银监会注重加强对银行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对实施银行的项目团队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组织开展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工作,保证实施使用的软件质量可靠,为实施银行高质量地完成实施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实施工作中,财政部和银监会还同步开展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总结银行业财务报告的共性做法,降低后续扩大实施的难度。
在全面总结实施工作和校验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本报告。报告总结了实施银行的一般做法和常见问题,并从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建设、数据应用等方面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一、实施背景
信息技术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的高度结合已经成为银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竞争的状态,也是决定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基于对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银行业纷纷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银行的交易量呈爆发式增长,远远超过传统的柜台交易量,银行网点日趋智能化,基本形成了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步从业务生产向经营分析、风险控制、战略决策、深入的客户信息挖掘等管理环节渗透。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银行业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也面临不少挑战,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2012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银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
1.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标准有待统一
由于我国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银行可以独立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中小银行基于人才和成本的考虑,往往是通过聘请不同的IT公司完成各自业务系统的建设。各银行的硬件和数据标准不统一,对下一轮系统整合和数据深度利用开发构成了挑战。
2.管理信息应用相对滞后
中国银行业在信息技术投入方面长期以来重业务而轻管理,与前台相比,后台的支持和管理远远不足。生产型信息投入使得我国银行业应用系统偏重于柜台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充分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用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银行管理领域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还处于半信息化阶段。
(二)会计信息标准化的最新发展
为了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财政部2010年制定和发布了我国电子财务报告的国家数据标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于2011年组织了有15家大型企业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的首批实施工作。通用分类标准作为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于规范电子格式财务报告编制、统一电子化报送环境下的数据标准和口径、提升财务报告信息数据质量和监管效能、减少企业重复报送和降低报告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我国未来电子格式财务报告数据标准的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的副主席单位,在通用分类标准发布之初,银监会就敏锐地觉察到按照通用分类编制的标准化的财务报告信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监管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联合财政部制定和发布了银行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采用了与通用分类标准完全相同的架构,是通用分类标准在监管领域的首份扩展分类标准,为实现财务报告信息与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发挥财务与监管的协同效应奠定了标准基础。
(三)XBRL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优势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通用分类标准,推动XBRL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有助于提升银行财务监管效能。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促使全球金融监管规则不断改进,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需要大量高质量可靠的财务数据。
二是有助于实现银行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银行业信息化程度高,信息系统多,XBRL作为全球通用的电子格式财务报告数据标准,具有跨平台、不受应用程序限制等优势。银行在制定本行会计信息化整体规划时,将XBRL技术纳入系统规划,可以实现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提升银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将海量数据转化成决策有用信息。
三是有助于实现银行内外部报告的协同。以统一的标准来编制银行的内外部报告,能够实现银行内部管理报告与对外财务报告及监管报告间的无缝衔接,提高对外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满足资本市场参与者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经过认真调查和研究,按照“先财务报告,再监管报告”的思路,财政部和银监会分阶段稳步推进XBRL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施,于2012年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施。
(四)实施银行总体情况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银行业的第一家实施单位参与了2011年通用分类标准的首批实施工作。国家开发银行的实施经验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高,大量的日常业务都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实施通用分类标准,将银行产生的大量财务数据进行标准化,有助于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格式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发挥通用分类标准与银行监管报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扩展分类标准的协同效应。
在总结首批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等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实施。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包括我国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所管理的资产占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超过70%。18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和占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参见表1和图1。
此次参与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18家银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为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所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均参与实施,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合计占所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3.36%,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昆仑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典型代表。
表1 实施银行资产规模情况 单位:亿元
银行机构
|
资产总额
|
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
|
国家开发银行
|
62,523
|
5.52%
|
工商银行
|
154,759
|
13.66%
|
农业银行
|
116,783
|
10.31%
|
中国银行
|
118,289
|
10.44%
|
建设银行
|
122,819
|
10.84%
|
交通银行
|
46,114
|
4.07%
|
招商银行
|
27,951
|
2.47%
|
民生银行
|
22,291
|
1.97%
|
中信银行
|
27,657
|
2.44%
|
光大银行
|
17,734
|
1.57%
|
华夏银行
|
12,441
|
1.10%
|
南京银行
|
2,818
|
0.25%
|
北京银行
|
9,565
|
0.84%
|
浦东发展银行
|
26,846
|
2.37%
|
深圳发展银行
|
12,582
|
1.11%
|
兴业银行
|
24,084
|
2.13%
|
宁波银行
|
2,604
|
0.23%
|
昆仑银行
|
1,303
|
0.12%
|
18家实施银行合计
|
809,165
|
71.43%
|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
|
323,708
|
28.57%
|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
1,132,873
|
100%
|
图1:实施银行资产占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