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中国会计报》:XBRL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大家都不很熟悉,请您从专业角度介绍一下推广应用XBRL主要涉及哪些环节?
刘玉廷:如前所述,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对软件开发专业人员而言并不很难,但是,由于推广这种语言涉及到财务报告或内部控制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如果做到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广应用XBRL,必须要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包括技术规范和基于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和内控规范的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否则就会导致混乱,有悖推广应用XBRL的初衷。
首先,要发布XBRL技术规范。XBRL技术规范是XBRL分类标准制定和扩展、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所需共同遵循的底层技术标准,如同建造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的基本要求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
XBRL技术规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具有全球通用性,目前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发布,已得到国际广泛采用。我国推动XBRL应用,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规范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发布。可行的方式是将其制定为国家标准,由我部在规范性文件中予以引用,以便相关各方共同遵循。鉴于此,财政部提出了国家标准立项申请。经过立项、国标起草、修订、评审和报送等程序,在10月18日由国标委正式发布。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由财政部牵头起草并负责归口管理,目前包括基础、维度、公式和版本四个部分,未来可根据情况由财政部提出修订或增补。
其次,要制定发布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XBRL分类标准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对商业报告(包括财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监管报告等)中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标记和描述的“业务词典”,是编制XBRL格式报告(实例文档)的具体标准。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未来还将制定发布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的通用分类标准。XBRL分类标准具有可扩展性,其他政府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应的监管要求,根据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和发布适用于各监管需要的扩展分类标准;企事业单位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可依据自身要求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进行相应扩展。无论是监管机构的扩展还是企业的扩展,都应当遵循通用分类标准应用指南中规定的扩展原则,以免造成混乱。
最后,要做好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利用。实例文档是依据XBRL分类标准生成的电子商业报告。按照分类标准生成实例文档,如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手中的一本词典中定义的词汇以及语法和语义,遣词造句,输入数据,写作出自己的文章,即实例文档。因此,做好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利用,是推进XBRL应用、发挥XBRL的功能效用、实现深度分析利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关键环节,需要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监管部门、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共同作用完成。简言之,企事业单位要借助报送软件生成实例文档;会计中介机构应当对企事业单位实例文档的合规性进行审计并协助报送;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根据XBRL技术对原有监管系统进行改造,逐步将被监管企事业单位的实例文档统一纳入监管系统;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应当为深度分析利用实例文档提出需求,并且熟练掌握各种基于XBRL数据的分析工具的使用;软件开发商应当为实例文档的生成、报送和分析利用开发出各种适用的应用工具。
4.《中国会计报》:在推进XBRL应用过程中,为什么由财政部牵头,各监管部门参与配合制定XBRL分类标准?
刘玉廷:XBRL技术产生于会计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但截止目前,会计依然是XBRL应用最为成熟和成功的领域。世界各国的XBRL应用项目证明,以会计领域为切入点,推动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能够形成不同领域的最大合集,有利于XBRL的深入应用和长远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部于2008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审计署、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9个部门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推进中国的XBRL工作。我们将XBRL分类标准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通用分类标准,规范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共性内容,在XBRL分类标准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各监管部门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扩展形成的监管分类标准,用以满足不同监管机构的需求。财政部本次发布的通用分类标准,在技术上严格遵循XBRL系列国家标准的规定;在业务上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可以理解为XBRL格式的企业会计准则。
为了充分发挥XBRL的潜力,我们鼓励和支持相关监管部门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依据统一的扩展原则制定各自的监管扩展分类标准。分类标准的扩展也要互相协调,避免重复开发,节约社会资源。
5.《中国会计报》:通用分类标准的发布是我国推进XBRL在财务报告领域应用的一个重大突破,您能否介绍一下通用分类标准的主要特点?
刘玉廷:我们在制定通用分类标准的过程中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广泛吸收社会各方意见,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保证通用分类标准的高质量和可操作性。在分类标准开发前,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先后详细解析XBRL技术规范,分析研究世界主流分类标准的制定模式,调研了解XBRL应用项目,确定了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工作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我们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所、软件厂商和企业等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开发工作。在开发工作中,我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的制定机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保持密切合作,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我们采用公开征集意见、与国际专家召开工作会议、成立质量审核委员会和进行实地测试等方式,确保通用分类标准经得起实践检验。
在制定通用分类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思路,力争在继承发扬基础上进行创新。总体而言,通用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国际主要分类标准架构相同,确保通用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目前,世界主流分类标准都已经实现了架构趋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并正在持续趋同的基础上,通用分类标准采取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架构,这一特点符合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将有利于我国通用分类标准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二是可扩展性强,能够满足相关各方的多样性需求。通用分类标准全面支持行业监管部门、企业等有关方面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扩展,各方对此反响良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和中石油等企业支持这一模式。同时为了避免监管部门和企业在扩展分类标准过程中,出现分类标准架构不一致、各监管部门扩展分类标准不能互操作等情况,在扩展过程中应当遵循我部发布的通用分类标准指南中规定的扩展原则。
三是建立完全开放的统一数据标准,提高财务等相关信息的多次运用价值。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建立面向各监管部门的通用分类标准是一项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新,得到了各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通用分类标准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等相关信息的统一电子数据标准,大大增强企业及相关财务信息跨行业、跨部门的多次可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