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2023年6月6日 English version
 
 
 新闻动态
 其他国家、地区和多边机制
 IASB
 XBRL国际组织
 港澳台
 中国内地
 
xbrl > 新闻动态 > 中国内地 >
XBRL国际舞台的中式舞步
2013-01-11 来源:中国会计报作者:李一硕 编辑:无忧草 浏览量:

日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获得XBRL国际组织认证,不仅标志着通用分类标准取得了“国际通行证”,更说明其已经正式成为一项国际性电子财务报告标准。

———编者

银监会:中国XBRL语言应用步入正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通过国际认证,这从国际上来讲,标志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全球推广迈进了重要一步。”日前,银监会财务会计部副主任窦仁政在接受《中国会计报》采访时表示。

XBRL应用日渐普及

“XBRL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应用实施,将为全球XBRL商业信息的更广泛和深入地应用开拓了空间,也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实施XBRL提供了范例和标杆。”窦仁政说。

从国内来讲,通用分类标准通过国际认证,这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标志着我国XBRL语言应用已走上正轨。我国会计信息化已有了明确的导向,并将在财政部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推进开展。

18家试点银行均达标

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要求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通用分类标准。一方面要求报送2011年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另一方面组织有关银行基于通用分类标准和财务报告实践,制定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日前,上述两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截止2012年8月底,这18家银行提交了XBRL格式财务报告,报告的校验结果表明整体实施质量较高,达到了财政部和银监会的要求。

窦仁政表示,从校验情况看,通过报送工作,实施银行建立了人才储备和一定的技术基础,部分实施银行还对XBRL技术在全行指标管理体系和银行内部管理报表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下一步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地运用此技术,2012年底,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总结了银行业财务报告的共性做法,提供了更为详细的银行财务报告披露模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扩展分类标准,显著降低银行扩展量,便利单个银行编报XBRL格式财务报告,提高银行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程度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探索减轻信息报送负担

实施通用分类标准,有利于减轻银行对外信息报送负担。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监管分类标准与编制财务报告所用的通用分类标准应在架构上保持一致并且不能重复定义相同元素。

在这方面,银监会和财政部从2011年起就进行了积极探索。

“银监会在制定银行监管分类标准之初,就非常重视与通用分类标准的协调工作。在制定监管分类标准的过程中,不仅严格遵循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XBRL各项国家标准,也采纳了与通用分类标准相同的技术路线和建模结构。”窦仁政表示。

银行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作为通用分类标准在银行监管层面的扩展分类标准,对于在财政部通用分类标准中已经定义的、与银行监管报表含义一致的会计概念,采用了直接引用的方式,将财政部通用分类标准中的相关元素装载到监管分类标准中。在分类标准层面,真正避免了相同元素的重复定义。

窦仁政表示,在未来的监管扩展分类标准更新工作中,银监会和财政部还将继续保持分类标准层面的元素协调和统一,避免任何信息的重复和冗余。

助力银行业“走出去”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技术规范通过国际认证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性构架即XBRL格式财务报告将更具有国际性。

在XBRL的应用实施已成全球趋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推广实施通用分类标准,深入应用XBRL,无疑将使我国银行在全球化竞争中占得先机。

对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中型银行来说,提供全球标准格式的财务信息将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透明度,为全球融资和开拓国际业务提供有利条件。银行内部实施XBRL,可提高对国际市场和同业数据的整合利用水平,有助于改进风险管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窦仁政透露,银监会将在2013年着力开展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的更新和实施工作;搭建银行业XBRL格式财务信息系统,收集和分析XBRL格式财务数据,充分利用XBRL语言标准化、规范化优势,从财务角度发现和防范风险;提升银行监管效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银监会也将和财政部一起,完善银行业编报XBRL格式财务报告以及扩展分类标准的应用,适时分步扩大实施范围,推进银行业会计信息化。”窦仁政说。

1 2 3 下一页
 
 
关于XBRL-cn.org | 联系我们 | 欢迎投稿 | 官方微博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XBRL地区组织 版权所有 power by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 沪ICP备05013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