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披露将成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这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债券信息披露中财务信息的披露则尤为重要,但与发达市场相比,其披露水平目前处于低级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应用广泛的信息披露标准化体系。
“假如早点使用XBRL,也许安然事件就会避免。”这是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发表在《监管者》杂志上的一个论点,凸显了XBRL对于企业、市场乃至监管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证监会的推动下,沪深交易所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XBRL的推广和应用,迄今为止效果显著。
XBRL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
简单地讲,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 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
在XBRL推出之前,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有TXT、PDF、Word、EXCEL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之间很难转化成统一格式,增加了投资者分析比较的难度,而XBRL为财务数据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格式,提高了财务信息的易读性。
与此同时,XBRL为财报内容搭建了标准框架,提供更广泛的可比较性。由于不同公司对于具体会计科目的定义可能不一样,造成了数据的不可比问题。而XBRL精确定义了每一个科目,形成了完善的框架体系,可以对不同公司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不仅如此,依托XBRL,还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横向跨越的多报表、多公司、多行业、多国家的比较。另外,XBRL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因其能将财务数据进行细分,变动的格式只是变动在一张报表内需要集成的财务指标,不同格式的报表之间,在相同的财务指标上仍然具有可比性。
此外,应用XBRL还会降低数据监督者的成本。实行XBRL之后,财务数据可做到实时发布、实时披露,各类监督者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同时还可根据XBRL跟踪审计线索,使得监督工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影响,大幅降低了数据监督者的成本问题。
由于XBRL优势突出,在发达资本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以美国为例,2009年1月美国证监会公布了《应用交互式数据提高财务报告》的法规,要求美国与外国公司在向其提交财务报表时,同时提供一张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附表在内的以交互式数据(XBRL)格式编制的正表,从而改善企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的有用性。
然而以上只是XBRL特点和应用案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各类机构中,随处可见XBRL的身影。日本银行、欧洲银行监督者委员会、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德国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
“XBRL是一种通用语言,但并不是简单的工具,XBRL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全球的公共平台,让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共同协作,达成共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学者如是表示。
我国债券市场亟须推广应用XBRL
XBRL在中国资本市场早已生根发芽。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将XBRL选定为上市公司电子化披露的格式标准。上交所从2003年度报告摘要开始试点,逐步推进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XBRL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成果比较显著。“上市公司采用XBRL报送数据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有分析人士表示,不过更重要的是,因为上下文一致性、完整性、会计钩稽等事中校验方式的存在,让整个填报出来的报告质量得到提高,较以往更完整、更规范、更有效率,而且更加客观和准确。
而与证券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XBRL还未真正开始推广起来。“面对如此大量的财务数据,债券发行人采用的PDF披露格式虽然便于阅读,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不利于数据采集、不利于数据检验、不利于数据检索、不利于统计分析等等。”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刘凡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外,虽然民间信息商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收集财务数据,但信息准确性、权威性和及时性低,而且投资者需花费高额的费用购买信息终端。
实际上,与交易所市场一样,债券市场的财务信息披露迫切需要引进XBRL。有学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基于发行主体的需要。对于经常发债的主体而言,每次整理发债信息需要进行大量重复工作,而利用XBRL,相当于使用了模版,基本信息直接导入,只需对变动部分重新填写,充分节约了人力成本。而对于不经常发债的公司来说,并不要求信息披露的各项条款,逐一填写时容易产生遗漏或错误,而利用XBRL可以直观地全面反映各项条款,并对部分信息可以进行检查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对于某些上市公司效果更为明显,在交易所进行的信息披露可以很容易转换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XBRL中。
二是基于投资机构的需要。虽然借助民间信息商,投资机构可以直接看到处理后的数据,但准确性、权威性和及时性已打折扣,而且不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而采用XBRL可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投资机构的判断。对于大型的投资机构,内部还会建立债券评估系统,对债券进行内部评级,利用XBRL将债券资料进行导入,无疑增加了全面性。
三是基于监管机构的需要。截至2011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债券数量达到2941只,同比增长25.68%。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监管机构的工作量亦会日益加大。而采用XBRL方式,可以在格式上进行全面检查,排除了漏填的情况,甚至可以设定一些检查规则排除一些关联性错误;在信息汇集,XBRL以统一的格式形成结构化数据,方便进行查找和比对。
信息披露标准化应循序渐进
诚然,XBRL在债券市场的应用推广,是件“一箭三雕”的事情,但知易行难。“从本质上讲,XBRL是一种标准方法,而不是一个新的会计系统,也不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在推广过程中,首要问题便是“架构相同”。举个例子,英语是一门全球通用语言,英国人和新西兰人也都在说英语,但是让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新西兰人面对面沟通,也许他们互相听不懂对方讲什么,原因在于发音不同。换句话说,每个监管部门都认为XBRL非常好,然后结合自己需要,搞出一个相关系统来。但这些系统不能兼容,数据不可比,最后却是“事倍功半”。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必须要在理念上、标准上、架构上达成最根本的一致,“发音相同”,然后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这一“音准”,形成各类系统,才能发挥XBRL的最大作用。
可以看出,如果在债券市场上推行XBRL,需要各监管部门协调一致,然后结合全国层面的XBRL标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然而就这两个步骤,估计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业内人士感慨道。
不过,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这一进程。首先是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金融债券发行人在披露PDF格式财务年报的同时,还应披露EXCEL格式的电子财务年报。而在具体操作中,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已建立债券发行人财务信息数据库与发布平台。在此平台上,金融债券发行人财务信息按统一的EXCEL格式披露三年,运行情况良好。
“我们了解到财政部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应用,以提升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行业可比性,目前已制定了银行业的扩展分类标准并在征求意见。标准制定进程的加快对行业财务报告格式的统一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在此过程中,希望能够反映行业中更多相关代表性企业的建议。”某大型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目前,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把年度财务报告转化为XBRL标准格式向监管部门进行报送。鉴于基于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更便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因此,也希望行业内各家的XBRL财务报告信息数据库能够共享给报送的各个企业,这样可能更有助于提升企业报送的积极性。
“此外,我感觉在债券市场推动XBRL任重道远,应从当前实际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XBRL。”该人士最后向本报记者表示,首先,主管部门要求债券发行人披露EXCEL格式的财务数据,再由我国债券市场权威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维护我国债券市场财务数据信息数据库;其次,在充分论证XBRL在我国债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优越性后,再过渡到XBRL披露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