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形码随处可见,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被誉为财务报告领域里的条形码,在设计之初意在像条形码那样,大大加速财务报告的制作和处理速度。”XBRL中国网站上如是介绍。
XBRL在国外已被多国应用,而在国内,虽然其认知度还有待提高,但包括财政部、国资委、“三会”在内的国家部门和监管机构在今日(4月14日)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XBRL应用高端研修班开幕式上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扩展其在国内的应用。其中,国资委计划在年内下发财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
XBRL是什么?根据其定义,XBRL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它借助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相关技术,通过对商业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的标签和分类,以支持数据信息的识别、处理与交流。
XBRL技术可用于财务信息的处理,通过给财务会计数据添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对XBRL财务报告进行包括企业历史数据分析、全球范围内同业自动对标等在内的自动处理。借助XBRL技术,能够解决过去由于格式问题的重复录入、由于监管不同要求所造成的重复编报,并成为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另外,过去监管部门尽管都掌握同一企业财务信息,但由于格式和定义不一致问题,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和比对,增加企业报送成本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监管漏洞,而应用XBRL技术可以大幅降低会计信息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促进监管水平的提高。
据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介绍,时至今日XBRL已经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570多个项目成功的运用。
在我国,财政部以及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推进下,XBRL的在中国应用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例如制定规范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准则,相继发布有关行业的拓展标准,设立XBRL中国地区组织等。自2011年起,财政部组织开展了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参与实施的企业采用XBRL编制并向财政部报送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底,实施范围涵盖18家银行(包括所有上市银行)、13家大型央企、5家保险公司以及169家地方大型企业。
而下一步,上述多个部门也将继续大力拓展XBRL在中国的应用。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监测处处长刘绍娓表示,计划在年内下发并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实施国资委的监管分类标准,同时将要求部分央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报送财务报告,并利用国资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问题,将XBRL的技术内化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深化XBRL的信息利用和提高风险处理能力。
证监会会计部制度处副处长夏文贤则介绍称,证监会目前在建设IPO XBRL系统,其中包含了自动化辅助审核功能,能够提高发行审核的效率;银监会财会部制度处处长郗永春表示将以建立银行业信息共享平台为抓手,率先实现XBRL的应用成果,稳步推进XBRL实施的范围,从财务会计领域拓展到监管信息,从当前18家银行扩大至所有银行,最终实现XBRL在银行业的全面广泛应用。保监会财会部副主任赵宇龙则称下一步将评估采用XBRL在新的偿付能力监管系统当中进行应用。
但同时,应唯也坦言:“目前XBRL在中国社会认知度还有待提高,监管部门推进XBRL的应用还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很多企业运用XBRL的内存动力普遍还不足,XBRL数据运用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另外,熟悉XBRL的人才还是十分短缺,推进XBRL利用的体制机制还需要健全。推进XBRL在中国的应用仍然是任重道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