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维·苏查艾维斯基(AVI SUCHAREVSKI),就职于德国软件生产商Cundus公司,担任XBRL服务部主管。
视野讯:随着全球财务报表对外报告规定的强制实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和内联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iXBRL)已经成为电子化商业报告的通用语言。通过XBRL和iXBRL,各类组织可以向公众报告它们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风险状况。作为一种能以最可靠、最一致的方式反映企业营运情况和经营业绩的呈报手段,电子化申报已经取代了纸质的季报和年报。XBRL所生成的标准化数据能够提升数据的一致性,随着申报程序的不断完善,XBRL所能带来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然而,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藏匿在细节中的恶魔”也会危及到电子化申报的进程。
电子化申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以下两项基本原则:
1、能够从系统或监管报告获取准确的数据。
2、监管规定框架(如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数据定义(如分类术语)是完整和一致的,能够与监管机构所制定的准则无缝对接。
问题在于,大部分的数据挑选和分类术语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允许采用“个性化”分类术语)工作都是通过手工来实现的,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差错。更糟糕的是在XBRL格式财务报告生成阶段,这些人为差错往往不易被发现。由于编制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工具,所以无法正确地识别、了解并在提交报告之前修正这些差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到了数据汇总阶段,上述差错才会浮出水面,而此时已经为时已晚,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并不了解差错的范围和不一致的程度,以及因这些差错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产生潜在差错的原因
XBRL和iXBRL的质量非常依赖分类术语与数据的正确联接(也就是映射)。根据不同监管机构的规定,分类术语可以是固定的(提交者不能做任何改动),也可以是变动的(可根据情况进行修改,但必须与应用原则相一致)。这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1、 固定和变动的分类术语——无论是固定还是变动的分类术语都需要正确地映射数据。要想准确地映射数据,就必须同时对法定的分类术语和提交者的商业和呈报的信息有着深入的了解。
2、 变动的分类术语——变动分类术语要求完整、准确地定义分类术语的拓展部分,整个过程非常耗时并带有主观性,必须全面掌握提交者的业务活动情况。
通过观察已生成的XBRL格式报表可以发现,数据定义错误和映射差错往往并不明显。在复核过程中,包括标注错误在内,未正确定义概念、概念选择以及分类术语模型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警示或差错的产生,但也有可能不会产生。只有当相关人员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手段且拥有专门的工具软件,上述差错和不一致的情况才能被发现。而且,只有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这些差错会被加以改正。
由于上文中提到的种种挑战,许多组织在开始纷纷选择将电子申报程序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大大缓解组织对于XBRL和iXBRL的应用需求,但是,未能侦测错误所蕴含的风险、不断变化的监管规定以及缩短报告编制周期的强烈意愿使得外包所产生的收益迅速消退。重复需求往往致使外包的收益被夸大:
1、 不断的维护——许多组织都认为筹备电子化申报程序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后期投入的时间和资源都很少。然而,真正实施之后,它们会发现,需要对映射和分类术语进行不断维护,导致付出的精力和成本大幅度攀升。监管规定的出台、商业环境的变化以及财务报告的改进等都迫使分类术语经常处于修订的状态,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求对映射更新以及电子化申报数据定义进行评估。为了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外包服务商会向组织收取额外的费用,组织因此而投入的资源、成本以及时间会急剧膨胀,从而产生挫败感、高成本以及错过申报截止期等问题。
2、 简化报告周期——每个组织都有削减报告时间和成本的压力,但是由于将申报流程的关键步骤外包给第三方,自己只是完成最后的提交工作,它们无法实现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目标。因此,要想降低总时间和总成本,唯一的选择就是内部完成申报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尽量与传统申报流程同步进行。
3、 报告准确性需求——不具备电子化申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组织只能完全依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映射、定义以及处理数据,执行必要的质量鉴证程序来核实第三方工作的准确性。尽管组织每年支付巨额费用来编制财务报告,确保报告遵循了相关规定,但是,它们经常无法以同样的高质量标准来要求电子化申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我认为,视报告准确性为第一要务的大型组织正逐渐认识到,将电子化申报程序外包会产生大量错误和自相矛盾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无法发现这些错误的,但是这些错误会使人对报告数据产生重大误读。
外包服务商拥有专业知识,但不承担风险
分类术语和电子化申报的专业知识掌握在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手里,所以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方面,组织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如果想要自力更生,那么组织不仅需要学习XBRL和iXBRL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分类术语的制定规则和数据映射关系。一旦决定不再依托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做出重大的报告决策,各个组织就要自行组建技术部门招募技术专家,以确保报告决策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电子化申报的质量与本组织其他监管报告的质量相当。
好消息
各大组织逐渐意识到电子化申报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在被监管机构查处或因报告差错而对投资者承担法律责任之前,尽其所能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报告问题。它们正在对定制化的分类术语以及XBRL和iXBRL的整个申报流程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申报监管规定是否得到了全面的遵循,如果没有的话,则应尽快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解决方案
为了获取相关知识进而减少报告的不一致和差错,各大组织应该:
1、 让报告团队接受高级培训,使他们掌握电子化申报的“最佳实践”。
2、 对电子化申报的整个流程进行评估,识别差错和不一致的情形,制定最优的解决策略。
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大量的分析工具软件和服务,帮助各大组织学习如何实现“自主申报”。某些解决方案需要同时采用电子化工具软件和人工来进行检查,以确保完整性和一致性。在此我推荐我司研发的XBRL健康检查软件,该软件通过综合自动分析和人工方式能够对组织的电子化申报进行快速的检查,准确识别差错和不一致的地方。
各个组织常常惊诧于差错的数量和潜在影响,通过学习大家能够自行完成整个申报工作,快速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这些差错不会再发生。
一旦组织完成了分析和修正工作,那么它们就能够更好地维护分类术语,确保今后申报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与此同时,随着认识以及介入程度地不断提高,组织对于外包服务商的依赖程度会逐步降低,相应地,报告编制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也将大大节约。
如果组织想要保持高标准、提升企业价值、缩短报告周期以及削减成本,那么,自行开展电子化申报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掌握电子化申报流程的第一步是了解其运行方式、重要性以及对于现有数据质量问题的影响。我认为,一旦组织认识到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第三方服务商所生成数据仍存在大量的不一致和差错,那么,从商业角度来看,企业着手开始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自行完成申报的所有工作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校对:曹宇红
中国会计视野2013年11月21日8:56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英文新闻:The Hidden Risks Of Electronic Filing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