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资本市场上,不管你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管理者、监管者,抑或是其他会计信息解读者,如果你没有听说XBRL,虽不能说你落伍了,但至少你没有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网络上自愿或强制以文件形式披露企业有关财报信息。但这些文件的数据格式却是非结构化的,造成文件内部的信息不能够被计算机有效识别,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精细化处理,影响了数据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为了回应这一问题,XBRL应运而生。
XBRL是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产生的,是针对商务报告而设定的一种计算机通用语言。
XBRL可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同时与XML一样,它具有被各种软件和系统识别的功能,从而可以对各类软件应用中的商业信息进行交换和可靠提取。
XBRL解决了财务报告领域中的两大难题
首先,XBRL为财务报告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格式,使得信息使用者从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成为可能。在XBRL运用之前,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格式多种多样,有TXT、PDF、Word、EXCEL以及XML等各种形式,多种形式的数据之间很难进行交流与转化,而XBRL的标准化格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XBRL为会计报告的内容提供了标准框架,有助于信息的比较。在XBRL出现之前,很难对两家公司进行全面的横向比较,因为不同公司对于不同会计科目的定义不一样。例如,有的公司将利润表中的收入定义为“销售收入”,有的公司将其定义为“收入”。XBRL精确定义了每一个科目,形成了完善的框架体系,可以对不同公司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
解决了上述两大财务报告领域中的问题,XBRL让各个平台上的数据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使得数据可以更好地流通与挖掘。这也给数据提供者、使用者与监督者以及其他数据相关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XBRL为适用者带来优势
提高数据提供者的效率。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在运用XBRL编制财务报告时,有着固定的格式。公司可以从本企业的内部数据库中直接提取需要的数据,这保证了提供的数据更具准确性,提高了数据编制的效率。200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定50家上市公司进行XBRL年报摘要应用试点,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大多数使用者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到XBRL系统,但仍然对通过该系统进行信息披露做出了积极评价,数据提供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增强数据使用者的理解
XBRL标准化的格式,减少了数据使用者对数据的重复输入问题,可以直接对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进行提取,为投资者和分析者使用数据提供方便。同时相同框架下不同公司的XBRL数据可以直接进行比较,有利于数据使用者提高分析效率,从而使得决策更具准确性。
降低数据监督者的成本。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提供的数据也是必须经过审核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维持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前提。除了证监会、税务局等其他国家机关之外,民间审计也担当着数据监督的作用。实行XBRL之后,财务数据可做到实时发布、实时披露,各数据监督者也可做到实时监控。同时,监督者还可根据XBRL系统跟踪审计线索,使得审查工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数据监督者的成本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