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铝第二年进行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报送工作。其实,早在2011年1月1日,中铝已经作为首批使用XBRL编制年报的13家企业之一,参与了XBRL项目的首次“试水”。
考虑到中铝在XBRL方面的专门团队尚在建设之中,而且实施经验也需要进一步积累,在本次实施中,中铝采用了“内部资源+外部专家+专业机构”相结合的方式。
从国外企业实施XBRL的实践看,借用审计师的专业力量和IT公司的技术力量,是一个省时省力更高效的途径。
“三分技术、七分会计”。XBRL虽然作为一种IT语言将财务信息标准化,但是在具体选取元素和填报过程中,团队选择何种元素,采用哪种填报方式则几乎完全取决于财务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决定和专业判断。基于上述原因,中铝选择了自己的审计师提供XBRL咨询服务。
据中铝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因为审计师相比其他咨询方而言,对他们公司的财务报表有较深的了解,这为选择恰当的元素、填写正确的元素属性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是因为审计师团队有着多年的XBRL理论积淀和项目经验。
最终,耗时一个半月,多方组成的实施团队在填报中紧密配合、有效整合,完成了XBRL报送工作。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将XBRL填报工作‘外包’,而是借助咨询方的‘外脑’进行知识积累和传递,既提高了本次实施的质量,又培养了内部的队伍和人才。”该负责人表示。
在今年的XBRL填报项目中,中铝财务部专门安排了会计处处长作为整体负责人、高级业务经理和会计部专职人员作为主要实施责任人。通过积极参与填报工作和校验工作,中铝的相关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理解,这为下一步制定XBRL应用的长远规划奠定了基础、储备了人才、积累了经验。
自动生成实例文档尚待时日
在提交XBRL实例文档过程中,中铝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各成员分工的填报策略。
首先,按照软件提供的基本模板,中铝完成了主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及附注披露的填报工作。
其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和财务报告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定义元素命名规则、附注表域成员行项目划分等规则,使得实施团队在需要自行新建角色附注表的填报更符合财政部《编报规则》的要求。
最后,在填报基本完成后,采用了个人自查、交叉检查、层层审阅、工具校验等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检查,检查以系统校验为辅,人工检查为主,其中人工检查的工作量占到70%左右。
尤其是在校验情况方面,中铝摸索出一些经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填报软件”平台系统校验内容主要以XBRL技术性项目为主,检查标签的定义是否符合编报规则,而人工校验主要针对报表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元素定义的准确性。
校验问题的解决以实施团队修改为主,整个校验周期约为2周,其中包括贯穿整个报送过程的系统自动校验和为期约10天的集中人工检查过程。
“相对于前期的填报阶段,我们认为后期的校验是非常必要的。”中铝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现有的软件还无法支持百分之百的系统自动校验,尤其是对于元素的选用、属性定义以及填报的完整性、准确性,在现阶段均需要人工进行检查,有些还涉及职业判断。
事实上,对于中铝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而言,通过提交XBRL实例文档的这一过程,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尽管XBRL对提高创建财务报表报告效率,实施更有效的内控管理,开展透明、高效和及时的数据共享,协助管理和决策分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在现阶段立即实施财务会计系统自动对接自动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条件尚未成熟。
一是现阶段符合本行业的行业分类标准尚未出台,中铝在实际填报中需要较大的扩展量;二是在技术上实行XBRL与中铝现行的SAP财务系统对接的条件尚不成熟;三是从开发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角度看,自动生成XBRL实例文档尚需进一步评估。
下一阶段,中铝希望能得到财政部的进一步支持,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XBRL在中铝“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