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金融业正在实现加速落地。
从今年9月份开始,18家商业银行将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编制其2011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这意味着XBRL在银行业已经开始实施试点,并实现落地生根。而保险业也将进一步整合保险监管的信息系统,提高数据交换分析的效率和保险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18家商业银行试水XBRL
“去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银行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这是第一家监管部门基于通用分类标准的扩展应用,这标志着银行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与此同时,银监会正在配合财政部制定和发布银行业财务报告的扩展分类标准,以便统一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财务披露事项,提高财报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中国银监会财务会计部副主任窦仁政表示。
根据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银行监管报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扩展分类标准的通知》,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今年将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实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内的18家商业银行,今年也将报送2011年度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
作为18家试点商业银行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财会局局长胡晓明表示,“通过引入和运用XBRL,实现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会计信息披露支撑体系,对国家开发银行发展国际合作业务、开拓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实施XBRL分类标准工作中,的确也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比如,商业银行需要调整部分业务系统和流程,开发新的软件工具,开展人员培训等。另外,在试点实施阶段,商业银行还需要双轨报送相同的报表和信息,增加了报送工作量。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使商业银行在实施XBRL分类标准后得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共享信息等好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施的动力问题。”窦仁政说。
保险监管信息化水平渐提升
在保险领域,XBRL从2003年就开始起步。2004年,中国保监会开发完成了全国保险公司三级数据报送的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采用了XML通用结构,到目前已采集各保险公司和相关保险分支机构不同频度的数据近30亿条。除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外,中国保监会还开发了各类监管信息子系统,包括偿付能力监管系统、分类监管系统、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监管系统、资金运用监管系统、中介监管系统等,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保险监管实际的信息系统。
与银行业相似,XBRL在保险业的实施采取的同样是以点带面的形式。中国人寿是财政部确定的首批15家XBRL试点单位之一。在财政部和保监会指导下,中国人寿成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业交易委员会报送了2010年和2011年的XBRL报告。同时,中国人寿还以XBRL应用为契机,探索将XBRL技术与公司的SAP、财务分析等系统对接,有效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中国人寿开展XBRL应用工作,为XBRL在保险行业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保监会将在总结中国人寿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XBRL等会计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力度,为加快推进保险业的会计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
据了解,在保监会推动下,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实现了财务、业务数据处理的全国或省级集中。在稳步推进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各保险公司也加强了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和数据资产的利用,信息化水平在稳步提升。
XBRL向纵深推进
银行业是一个风险高且关系到社会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行业,提升金融监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十分关键,监管部门、投资者、管理者需要及时充分的信息来了解银行经营、财务情况,对银行风险做出准确判断,避免出现“盲人骑瞎马”的情况。
“今年下半年,XBRL试点工作将在优化和更新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组织试点银行试报银行监管报表XBRL实例文档,并将此项工作与有关商业银行报送XBRL格式财务报告工作统筹考虑、同步进行,以提高试点试报工作的效果。”窦仁政表示。
“XBRL作为一项用于信息处理的新技术,可以提高网络财务信息提供的效率,方便数据的查询,为信息的分析和再次使用提供强大的支持,也为保险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效率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中国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保监会将继续配合财政部,积极参与XBRL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不断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具体而言,通过利用XBRL等新技术,保监会将逐步整合财务、业务及管理等各类数据资源,进一步完善保险基础数据建设,建立更为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这为非现场监管提供丰富的信息。另外,保监会将不断跟踪和学习包括XBRL在内的新技术及其新进展,引导和推动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