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嘉亮 于濛
近日,美国马里兰州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应用,成立了“透明、绩效、管理和责任中心”,并召开了“XBRL思维领袖研讨会”。
作为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XBRL正被世界先进地区广泛运用,中国也不例外。自2007年始,我国政府就不遗余力地推进XBRL的应用,XBRL中国地区组织随之成立。在推动XBRL的过程中,中外推动模式是否一致?如何应对XBRL实际应用中的难题?《中国会计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中外XBRL发展有较大差距
由于中国推动XBRL技术较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是我国发展自身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典型试点、循序渐进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信息化教研室主任蔡立新看来,投资者对XBRL数据重视程度是造成国内外实施XBRL差距的根源所在。
投资者对XBRL数据的利用程度应作为该项目成败考量的关键,基于此,美国SEC出资请第三方软件商开发利用XBRL实例文档的互动工具,并免费向投资者提供,而我国试点实施XBRL技术时向试点单位免费提供了相关软件,但没有向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互动工具,致使许多投资者并未真正体会XBRL实例文档的作用。
蔡立新分析,未向投资者提供互动工具可能有3个原因:一是出于上市公司XBRL实例文档披露的年报数据开发利用权利保护的诉求,毕竟如果向投资者提供了互动工具,投资者就可自行开发利用数据;二是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观念没有被充分重视有关;三是前期准备工作繁重,来不及考虑此项工作。
显然,投资者既是XBRL的受益人,也是XBRL技术积极的推广者。国标委会信标委委员、财政部信息化咨询专家胡仁昱告诉记者,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厂商和会计信息化应用服务商都是XBRL的受益者,但在推动技术方面缺乏动力,转变思想是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国内外编制和提交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主体不同、提供XBRL服务的机构匮乏也是与国外差距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蔡立新介绍说,美国许多企业依靠外部服务提供商编制和提交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而我国则清一色由试点单位自行组织技术人员完成此项工作。根据美国一项调查统计,在该国已提交了XBRL格式数据的企业中,55%受访者雇用了咨询顾问或外部服务提供商填制和提交财务报表;而未提交的企业中56%受访者计划外包此项工作。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市场可能没有意识到XBRL实施带来的商机,因此能提供XBRL实施服务的机构几乎没有,试点单位也不想外包,担心泄露企业机密、增加实施成本。”蔡立新如是说。
缩小差距需各方配合
在胡仁昱看来,缩小差距还需发挥社会制度优越性。蔡立新则认为,这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软件开发商、企业等相互配合。
首先,应着手为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制定配套标准。伴随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逐步扩大,目前迫切需要出台一些具体标准:一是通用分类标准与其他监管扩展的接口标准;二是XBRL格式财务报告符合通用分类标准的自动验证规则;三是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传输标准和安全性标准等。
其次,行业监管XBRL分类标准应保持与现有标准的协调。如银行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的架构体系就应以财政部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元素为核心,根据银行业特点扩展。
再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自我培养或者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一批能帮助企业实施XBRL技术的顾问。
最后,软件开发商应根据财政部颁布的通用分类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的XBRL技术标准规范,开发出XBRL配套软件,帮助企业设计定义或维护企业适用的扩展分类标准、创建基于XBRL分类标准的企业报告、挖掘和分析处理XBRL实例文档数据等。
同时,国家应鼓励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或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积极完善会计软件或ERP软件功能,在现有软件中添加XBRL报告功能模块,使其能报送高质量的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
此外,应将XBRL理论及技术作为一项重要能力培养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将XBRL相关技术纳入到会计人的继续教育内容中,对会计人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系统培养与训练,使会计人充分认识到XBRL的重要作用,主动运用XBRL技术进行报告制作、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为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