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RL已被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视为新一次的效率革命。
近日,在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组织召开的“北京市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会”上,财政部会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部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的试点工作中,大家有一个一致的感受,那就是这项工作促进了企业完善财务报表流程,帮助企业财务人员加深了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认识,启发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近年来,XBRL作为一种跨平台的文本,其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目前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在使用这种技术。XBRL不仅是当代互联网发展的格式需要,也是互联网时代数据共享、资源共用的要求。
XBRL是财政部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部对这项工作的推动可谓不遗余力,这不禁让与会者们想起财政部推进会计电算化时的情况。从短期来看,或许XBRL的推进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但从长期来看,诚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已然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有力助手一样,XBRL也将成为政府和企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上述会计司负责人表示,对政府而言,XBRL的推进,一是可以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二是可以充分挖掘信息的价值;三是XBRL是在多个部门的协同下进行的,而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据统计,在澳大利亚,建设XBRL成本为3.2亿澳元,而建成后可以每年节约8亿澳元。在荷兰,效果则更为突出,每年节约在3.5亿欧元左右。
对企业而言,一是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负担,据统计,澳大利亚在实施XBRL后,财务报告的信息项减少了70%左右,荷兰从原来的20万个信息元素减少到4500个;二是XBRL在应用上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还可以向上游无限延伸,深入企业管理,帮助企业挖掘内部管理的潜力;三是实施XBRL也是对企业会计人员价值的一种提升。
四个“结合”保障试点成果
作为集中了全国优质企业、中介机构的地区以及资本市场交易频繁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北京市XBRL应用显得格外重要。
北京市财政局对此项工作的实施也格外重视。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张波,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四个“结合”的推进思路。
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两张皮”的情况,亟需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为数据集中处理和分析提供前提条件。
另外,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核算、轻管理,强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弱化了会计数据的分析利用和为管理决策服务的功能,制约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为此,贯彻XBRL试点,就是要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职能的融合,促进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从而提升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
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实施XBRL通用分类标准要注重将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核算和内控标准及其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中,这样不仅有助于保证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的实施质量,避免出现合规性风险和其他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把握住关键控制点,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么会计人员没有很好地参与到系统建设中,不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与运行,要么信息技术人员不了解会计业务流程,影响了系统的适应性。此次贯彻XBRL试点工作,要始终注重这两类人才的整合,促进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并通过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培养一批既懂会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XBRL的试点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利益,更关系到北京市会计信息化改革的发展。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贯彻,也需要各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密切配合,保证通用分类标准顺利实施,为建立更加便捷、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外部监管与企业内部管理而努力。”张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