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10年10月,我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我部牵头制定并归口管理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第1部分:基础》(GB/T 25500.1-2010)等4项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2010年12月,我部发布《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财会[2010]23号),要求中国石油等13家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企业和中瑞岳华等12家首批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启动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工作。2011年1月,我部和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若干事项的通知》(财办会[2011]2号),补充了对通用分类标准实施有关事项的若干要求。至此,通用分类标准的首批实施全面展开。经过半年的紧张工作,所有实施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于近期圆满完成了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编制2010年度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的实施任务,共报送XBRL实例文档606份。近日,我们对其中13家首批实施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首批实施企业所报送XBRL格式财务报告较好地遵循了XBRL相关标准和规则,实现了实施通知中的各项要求。
作为一种既严格遵循XBRL技术规范又忠实反映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电子化财务报告标准,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是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企业电子财务报告标准化的一次里程碑式尝试,涉及会计、XBRL技术、企业报告流程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诸多要素,比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具挑战性。在我部的组织安排和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积极配合下,首批实施单位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为通用分类标准扩大实施范围积累了经验。现将首批实施企业的实施工作及测试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后续将陆续介绍实施企业的先进经验以及首批实施事务所的实施情况,供各有关方面参考。
一、XBRL的特点和优势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近年在全球兴起的一种电子计算机语言,广泛用于财务报告、监管报告和税务报告的电子化报告领域。在XBRL报告环境下,政府部门、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按照XBRL技术规范制定符合财务报告标准、监管规则或税收法规的电子化报告标准(即“分类标准”);企业按照分类标准对其报告数据进行标记,编制生成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监管报告或税务报告(即“实例文档”);各种企业报告的使用者,可借助符合XBRL技术规范的工具软件,利用计算机打开、阅读这些实例文档或从中识别、提取、分析、处理所需的特定数据(即“解析”)。
在传统条件下,如果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必须首先建立和维护一个专用数据库,成本高、难度大、用途窄,如果监管规则或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较大修改;在利用XBRL进行企业报告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时,既不必建立和维护专业的数据库,也不必因为准则、规则和法规的变动而频繁地重建或修改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对企业报告信息的一般使用者来说,XBRL在互联网上提供了大量计算机能“直接读懂”的信息,降低了分析和使用企业信息的门槛,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量身定制各种基于企业报告信息的数据;对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来说,企业报告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将更加及时、规范、标准化,尤其便于跨监管部门交换或核实企业报告信息,形成统一的企业信息来源,大幅提升监管效能;对企业来说,一方面XBRL可延伸至企业内部管理报告领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另一方面随着XBRL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所采用,共用同一个平台的多目标企业报告体系还将显著降低企业的对外报告负担。
二、财政部推进XBRL应用的安排
我部一直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积极推动建立相关标准,完善管理制度,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十一五”以来,我部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提出了“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的全面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008年,我部牵头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其成员单位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以及相关学术机构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同时也是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以XBRL应用为抓手,着力推进电子化财务报告和监管报告的标准化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借助这一平台,我部集中了国内XBRL应用研究的优势力量,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引入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并以企业会计准则的电子化财务报告标准为突破口,经过严格的制定程序和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同时,XBRL国际组织于2010年4月正式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其正式国家成员。 2010年10月,第21届国际XBRL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XBRL系列国标和通用分类标准正式发布,统一了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和业务标准,并为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XBRL监管分类标准的制定预留了接口,为计算机辅助处理电子化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企业报告信息提供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本着“积极稳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推进”的原则,我部于2011年1月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在今年1月12日举行的通用分类标准贯彻实施启动会上,王军副部长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首批实施单位、软件厂商和科研院所,要切实起好步、开好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首批实施单位分为两组:第一组由13家大型企业组成,其中10家为在国内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企业;第二组为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国内A股主板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共591家)。第一组实施企业按照实施通知的要求,自主选择具体方式和工具软件,编制其2010年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第二组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上市公司客户配合,使用我部提供的编报软件,生成591家上市公司2010年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在此期间,我们多次组织培训和现场交流,掌握实施进度,推荐成功经验,解决技术难题。值得肯定的是,云南省财政厅不仅密切关注本省相关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实施情况,还于2011年4月申请将云南天然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云南企业加入第一组首批实施企业名单,为通用分类标准在地方企业的逐步实施先试先行、积累经验。5月下旬,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前往昆明,与云南财政厅和两家企业现场交流,支持帮助其开展实施工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首批13家实施企业在5月31日提交了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的初步版本,12家会计师事务所在6月30日提交了591家上市公司审计客户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两家云南企业也已于近期报送了其实施成果。经测试,总共606份实例文档总体质量较好,能够实现预期功能和效果。目前,我们正以这些XBRL格式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XBRL格式数据在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领域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自通用分类标准发布后,许多国内外软件厂商都已主动开发了能够解析通用分类标准的工具软件。由于通用分类标准在技术规范上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与XBRL国际技术规范一致,并且其架构设计符合XBRL财务报告的国际主流技术,因此解析通用分类标准工具的开发周期很短。短短半年时间,基本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同时,中国银监会成功地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开发了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首次实现了通用分类标准在监管领域的扩展,再次在我国XBRL应用领域实现了突破。
三、首批实施企业的总体测试结果
我们对13家首批实施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为了确保测试质量,我们精心安排了测试力量和程序。
在国际上,我们邀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XBRL团队的技术专家对实施企业提交的材料逐一进行了测试。测试重点为XBRL技术规范和通用分类标准架构(通用分类标准采用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趋同的架构)的应用,并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的《全球编报手册》(GFM)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EDGAR编报手册》(EFM)为标准,为每家企业出具了测试报告。
在国内,我们开发了两套独立的测试工具软件,采用软件工具验证和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实施企业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进行了综合测试,为每家企业出具了测试报告。此外,我们邀请在XBRL技术方面有较强实力的软件厂商、会计师事务所和科研机构,分别对实施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了独立测试。
综合上述两方面测试结果,首批实施企业提交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较好地遵循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标以及我部发布的通用分类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财会[2011]12号),报送的实例文档结构严谨、使用方便,科学合理地标识了年报中的财务数据,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收集的美国上市公司实例文档质量基本相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实施通知中的各项要求,可以说是今年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的精品工程。以下为两方面测试工作的详细说明:
(一)国际团队测试情况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XBRL专家在测试中,使用了目前全球XBRL财务报告领域中最严格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EDGAR编报手册》(EFM)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全球编报手册》(GFM)等规则。上述规则适用于对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编制的实例文档的测试,经过了较多实践检验。 除了基金会自有的XBRL分类标准管理系统外,基金会专家使用了多种第三方工具软件对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逐一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均能被正确解析,基金会专家可使用计算机方便地提取其中按照通用分类标准所标记的财务报告信息。
其中有4家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国际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无报错或仅有极少错误(即在1000多项数据中仅有1项错误)。基金会专家认为,即使与美国证交会报送项目中的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相比,这些公司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另有7家企业存在少量(5至21项)编报规则错误。还有2家企业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出现了少量XBRL技术规则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软件解析。考虑到EFM比我部今年发布的编报规则要求更严格,因此这一成绩已超过了实施通知的要求,并在国际XBRL专业领域交出了一份相当好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种瑕疵均不影响其实例文档的解析,可谓瑕不掩瑜。而且国外专家所使用的解析工具是由从未参与或介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制定工作的国外公司所开发的。换言之,这说明通用分类标准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和国际化的方式,提供了标记财务报告信息的通用手段,而且中国石油等13家首批实施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了通用分类标准的运用方法,成功地实现了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编制。
(二)国内团队测试情况 国内测试各团队的测试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测试实施企业提交的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是否符合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第二,测试其是否符合通用分类标准;第三,测试其是否符合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国内共有3家软件厂商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了我部两套测试工具开发和测试工作,有8家软件厂商、会计师事务所和科研机构按我部要求开展了独立测试。综合各测试单位反馈,结果如下:
1.对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的遵循情况
从测试结果看,实施企业中只有少数在XBRL技术规范层面出现了错误。虽然部分企业的错误和警告的绝对数值较大,但相对于测试对象(13家实施企业共使用21,088个元素,测试点约有120万个),其相对比例是很低的。实施企业能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结果,说明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XBRL技术,培养了一批了解XBRL的财务会计和信息技术人才,为拓展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基础。
表1: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测试结果统计表
|
企业
|
XBRL技术规范第1部分:基础
|
XBRL技术规范第2部分:维度
|
XBRL技术规范第3部分:公式
|
总计
|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
企业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企业2
|
1
|
0
|
0
|
0
|
0
|
24
|
1
|
24
|
|
企业3
|
0
|
0
|
0
|
0
|
0
|
5
|
0
|
5
|
|
企业4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企业5
|
0
|
0
|
0
|
0
|
0
|
3
|
0
|
3
|
|
企业6
|
0
|
0
|
0
|
0
|
0
|
11
|
0
|
11
|
|
企业7
|
0
|
0
|
0
|
0
|
0
|
28
|
0
|
28
|
|
企业8
|
0
|
0
|
0
|
0
|
0
|
15
|
0
|
15
|
|
企业9
|
0
|
0
|
0
|
0
|
0
|
8
|
0
|
8
|
|
企业10
|
1
|
0
|
0
|
0
|
0
|
32
|
1
|
32
|
|
企业11
|
27
|
78
|
255
|
0
|
0
|
77
|
282
|
155
|
|
企业1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企业13
|
92
|
16
|
603
|
0
|
0
|
44
|
695
|
60
|
|
合计
|
121
|
94
|
858
|
0
|
0
|
247
|
979
|
341
|
注:实施企业名称以序号代替。其中,“错误”是指测试中发现的,基本确定企业的XBRL报送文件中出现了违反XBRL标准和相关规则要求的问题。“警告”是指根据测试发现的问题尚不能确定企业的XBRL报送文件是否确实违反了XBRL标准和相关规则要求,需要企业根据警告提示,结合其财务报告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因素,进一步确定是否为错误。
2.对通用分类标准和编报规则的遵循情况
测试发现,由于首次实施通用分类标准,企业在遵循通用分类标准和编报规则方面还存在少量问题。 在通用分类标准层面,错误类型相对集中。通用分类标准是采用XBRL语言表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地使用通用分类标准在实施工作中非常关键。例如,不正确的元素匹配或不必要的扩展,都将导致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降低。据进一步了解,对通用分类标准理解及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不到位,是导致企业出现这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这一层面的错误,有可能造成数据业务含义出错,进而影响数据分析结果。在更大范围的实施中,这些错误将直接关系到XBRL报送的质量。这已被国外XBRL应用实践多次证明。
在编报规则层面,问题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XBRL解析的问题。例如,对于“所有虚元素的抽象(abstract)属性均应该为true”这条规则,如果企业将虚元素的抽象属性设置成false,那么在填写实例文档时就可以为该虚元素赋值,进而违反XBRL技术规范并可能导致解析错误。另一类规则虽不影响XBRL实例文档的解析,但违反这类规定会降低XBRL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和一致性。例如,对于“实例文档不能包含未使用的上下文”这条规则,如果企业报送的实例文档中包含了未使用的上下文,虽不会引起XBRL解析错误(即理论上数据能正常读取),但会导致实例文档中存在冗余数据并降低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增加不同企业XBRL数据间的交互和比较难度。因此,企业也应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
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违反编报规则导致的错误最多。据进一步了解,未能正确理解编报规则或对XBRL实施工作的细节把握不够,是导致出现这方面错误的主要原因。
表2:通用分类标准和编报规则测试结果统计表
|
企业
|
通用分类标准
|
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
|
总计
|
|
不影响XBRL解析
|
影响XBRL解析
|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错误
|
警告
|
|
企业1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
企业2
|
10
|
0
|
3
|
78
|
0
|
0
|
13
|
78
|
|
企业3
|
0
|
1
|
3
|
0
|
0
|
0
|
3
|
1
|
|
企业4
|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
企业5
|
7
|
0
|
829
|
86
|
155
|
0
|
991
|
86
|
|
企业6
|
0
|
0
|
18
|
0
|
0
|
0
|
18
|
0
|
|
企业7
|
14
|
0
|
1009
|
186
|
90
|
0
|
1113
|
186
|
|
企业8
|
5
|
0
|
1317
|
35
|
17
|
0
|
1339
|
35
|
|
企业9
|
0
|
0
|
4
|
3
|
0
|
0
|
4
|
3
|
|
企业10
|
13
|
0
|
1063
|
127
|
3
|
0
|
1079
|
127
|
|
企业11
|
10
|
0
|
1844
|
55
|
21
|
0
|
1875
|
55
|
|
企业12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
企业13
|
8
|
0
|
2454
|
15
|
14
|
0
|
2476
|
15
|
|
合计
|
67
|
0
|
8545
|
587
|
300
|
0
|
8912
|
587
|
3.通用分类标准扩展情况和扩展量分析
根据实施企业扩展分类标准元素信息统计结果,首批通用分类标准实施企业的实质性扩展元素占总元素数的比例平均约为24%。该比例是衡量分类标准质量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分类标准2009版(US GAAP Taxonomy 2009)在其首批600多家企业报送过程中的扩展元素比例为37.7%,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2010版(IFRS Taxonomy 2010)在首批小规模试点仅标记财务报告主表和文本块附注的情况下,扩展比例也达30%。相比较而言,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企业覆盖多个行业,且多是大型企业集团,业务种类复杂,而平均扩展比例却低于30%的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一方面,这说明首批通用分类标准实施企业较好地掌握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实质内容,并正确有效地开展了实施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通用分类标准本身质量较高,既符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国情,也顺应了国际主流XBRL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应用效果。
表3:通用分类标准扩展情况统计表
|
企业
|
应用通用分类标准的方式
|
直接引用元素
|
企业扩展元素
|
其中:实质性扩展元素
|
结构性扩展元素(虚元素/域成员元素)
|
元素总数
|
总体元素扩展比例
|
实质性
元素扩展
比例
|
|
企业1
|
重定义
|
564
|
779
|
413
|
366
|
1343
|
58%
|
30.75%
|
|
企业2
|
重定义
|
583
|
695
|
355
|
340
|
1278
|
54%
|
27.78%
|
|
企业3
|
重定义
|
621
|
1275
|
446
|
829
|
1896
|
67%
|
23.52%
|
|
企业4
|
重定义
|
581
|
1072
|
464
|
608
|
1653
|
65%
|
28.07%
|
|
企业5
|
复用
|
898
|
765
|
378
|
387
|
1663
|
46%
|
22.73%
|
|
企业6
|
重定义
|
707
|
1598
|
539
|
1059
|
2305
|
69%
|
23.38%
|
|
企业7
|
复用
|
587
|
869
|
499
|
370
|
1456
|
60%
|
34.27%
|
|
企业8
|
复用
|
701
|
753
|
372
|
381
|
1454
|
52%
|
25.58%
|
|
企业9
|
重定义
|
548
|
666
|
223
|
443
|
1214
|
55%
|
18.37%
|
|
企业10
|
复用
|
668
|
864
|
373
|
491
|
1532
|
56%
|
24.35%
|
|
企业11
|
复用
|
1573
|
626
|
120
|
506
|
2199
|
28%
|
5.46%
|
|
企业12
|
重定义
|
390
|
880
|
384
|
496
|
1270
|
69%
|
30.24%
|
|
企业13
|
重定义
-复用
|
470
|
1355
|
256
|
1099
|
1825
|
74%
|
14.03%
|
|
合计
|
—
|
8891
|
12197
|
4822
|
7375
|
21088
|
58%
|
24%
|
四、分析总结
结合对首批实施企业的测试结果,我们初步总结了以下实施经验:
(一)标准先行是基石
XBRL的推广和实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系统性工程。将标准作为突破口,无疑是首批实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去年发布的XBRL系列国标和通用分类标准成功地激发了国内各界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注和热情,并带动了国内XBRL产业的发展。
(二)趋同策略是关键
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XBRL分类标准为我国通用分类标准的趋同目标,是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通用分类标准所采用的架构、建模原则,不仅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一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美、日等国的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也保持了一致。因为,上述4套分类标准都共同遵循了“可互操作分类标准架构”(ITA)这一先进的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架构。因此,通用分类标准能被几乎各种国内外XBRL引擎所解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在测试结果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可以预见,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假以时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成为与上述国外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并驾齐驱的电子财务报告标准。
(三)实践检验是助力
通用分类标准是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和不断完善的标准。实施启动不久,首批实施企业就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大量创新。例如,中国石油正在研究将XBRL用于其内部管理报表;华能国际将在今年下半年把以财务数据为核心的XBRL数据推广到电厂级的数据中心;云南地方企业和会计管理部门主动申请加入首批实施行列。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围绕通用分类标准所研发的各种软件、形成的各种经验和创新,是对通用分类标准的最大肯定和支持。
五、下一步工作
目前,首批实施企业已按照我们反馈的测试结果,完成了实例文档的修改完善,并提交了最终版本。这些企业在实施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下一阶段通用分类标准扩大实施的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我们拟于下阶段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全面总结首批实施企业经验
首批实施企业正按要求对实施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经验总结,以形成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的典型案例。我们拟择机组织召开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经验总结交流会。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开始研究明年扩大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的工作方案,以便积极稳妥地逐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服务,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通用分类标准及配套技术标准和规范 根据测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通用分类标准和编报规则。为了鼓励、引导和规范各类通用分类标准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我们将集中技术力量,参考XBRL国际组织的做法,开发和制定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等符合性测试套件,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会计信息化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研究通用分类标准行业扩展分类标准
目前,通用分类标准在企业层面的扩展量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通过对首批企业扩展元素的分析,其中相当比例属行业特有元素。借鉴国外分类标准的制定经验,我们下一步将开展通用分类标准在行业层面的扩展研究,并选择部分行业开展试点。
(四)积极探索XBRL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XBRL技术作为一项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在财务报告编制和企业内部不同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传递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有部分首批实施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将XBRL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了进一步发挥XBRL技术的潜力,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XBRL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