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通常不在博客中大放厥辞,而是把它留给周五晚上的咖喱和苹果酒盛宴。但在这里,我想聊一聊XBRL平台。迷茫的人们(如追求时尚,但可能会问“XBRL将如何改变我的生活”问题的人们)注意了,下面是我站在软件业角度给“平台”下的定义。
平台是一种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系统。
我将在本文中简要描述平台的发展史,以阐述我的观点:XBRL也是一种平台。
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系统体现了“平台”的数个特点:
●最终目的是使人们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更好地完成工作。
●起始的基础必须十分牢固,否则平台危如累卵。
●过程讲求合作,涉及各类利益相关方,如开发商、用户、经销商、文档编写者、影响者等。
●需要推广和交付应用程序的方法(如今天的应用程序商店)。
●不完全为了赚钱(如开放源代码运动)。
各类平台互为基础,换句话说,它们站在彼此的肩膀上。从理论上说,平台的开发如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截止到互联网风靡的20世纪90年代,一共出现了三种互为基础的平台:
1、硬件平台
没有硬件,平台就无法存在。因此,我们发明了大型机、小型机以及后来的个人电脑(PC)平台。随着每一种平台价格和专有性地降低,软件开发和交付系统不断发展。今天,最新的硬件平台是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
2、操作系统(OS)平台
毫无疑问,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VMS是首个吸引独立软件开发商使用硬件平台的真正的OS平台。UNIX、MS-DOS、Mac OSX以及现在的LINUX都是合格的OS平台,它们都为在具体硬件中运行的软件提供了构建基础。
3、应用程序标准平台
我把MS Windows归为应用程序标准平台,因为它不仅仅是在硬件平台(PC)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还定义了在其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外观和部分核心功能和行为。
但上文所概括的所有这些平台应用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专有的,从本质上来说不具备合作性。出现在上述专有、非合作平台系统上的第一道裂痕是互联网。今天,我们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巨大而开放的平台,它从根本上变革了平台创新术语。
4、社交平台
互联网催生了新一代社交平台。社交平台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因为它释放了用户被压抑的需求,使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其原创内容,使新一代软件开发商/黑客/业余玩家可以通过运用社交平台的关键元素——应用程序编程界面或API编制其自己的应用程序。拥有绝佳创意,并得到良好执行的Facebook、Flickr、Twitter等平台通过搭建社区,培养使用搭建在其API上的大量应用程序的用户,获得了蓬勃发展。
尽管不适合我设定的所有类型,但是Wordpress和Google也是平台的一种。像ORACLE数据库或SAP ERP系统这样的个人工具和应用程序也属于平台。最后,我想谈谈重点。
5、数据平台
尽管人们已经对互联网推动社交平台的发展做了许多描述,但人们却常常忽略了另外一点,那就是,互联网也推动了另外一种平台——数据平台的发展。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跟踪过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有,请告诉我),但我认为,互联网上每周(即便不是每天)都在出现大量新的数据库。总所周知,语义网的出现就是为了将互联网转变成最终的数据平台(我很想知道,互联网之父Tim爵士是否读过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写的《机器休止》)。
有些数据库的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足以使其不负“平台”之名。我在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博文中提到了英国政府的INS数据库,该数据库将有关英国公共开支的数百万个数据点放在了网上。事实上,Facebook、Flickr、Twitter等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数据平台(公众通过社交网络编制数据),只是最终产物(问候短信、图片和短消息)不同罢了。人们可以通过API直接获取,或通过利用API的应用程序间接获取上述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XBRL是一种平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数据平台的原因。XBRL正在世界范围内提升结构化数据的在线可用性,并通过其推动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系统的创建。
是的,我明白,即便再过10年,这种系统仍然算不上成熟。但这正是作为平台而非深奥技术的XBRL对公司财务、可持续发展等其他运营数据控制和交流方法进行深刻变革的机遇。 |